信息详情

首页 > 信息详情

花桥中心小学校“养善”课程建设汇报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8日]

“养善”课程:把“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养善”课程建设汇报

 

花桥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目前有两个校区:中心校区和集善校区。近年来,我们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十八个目标,探索基于核心素养体系的课程建构,不仅立足现在,更着眼于面向未来,建构和实施了花桥中心小学校“养善”课程,为每一个花小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养善” 课程:在“善文化”建设中闪耀

课程,是学校文化传承的载体。我校把学校文化作为学校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课程开发力争校本化、特色化,更接地气,努力唤醒潜藏在师生内心的文化情愫,从而激发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追求和认可,为更好凝聚学校文化而服务。通过挖掘传统文化、结合当前教育理念、汲取地方先贤思想,将我校的文化提炼为“善文化”。“善”是人性中最为光辉的部分,是人之为人的基础,具有丰富的内涵。我校的“善文化”是一个以“善”为精神内核的学校文化体系,是一个既有明确目标,又有建设步骤的系统规划。

(一)办学目标:建设既有传统底蕴,又具国际视野的优质学校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取得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基础。学校要培养具备中国善性、中国精神、中国认同的孩子,必然要植根中国传统,使教师与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使校园课堂处处散发出传统精神、中国特色。中国传统“善”的思想为我校“善文化”的提出提供了文化来源与文化依据。

我校地处花桥国际商务城,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我校提供了观察与学习国际先进理念的窗口。传统文化为我校提供深厚的底蕴,国际视野使我校深刻了解未来。既有传统底蕴,又有国际视野,实质上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中国与世界的融和。

“优质”是对我校发展的质量要求,它确立了我校发展的高标准,是我校努力的方向。我校力求发展成为一所既有传统底蕴,又有现代理念;既有民族精神,又有世界视野的开放、和谐学校。

(二)办学理念:立足生本 以善育善 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必然围绕学生展开。“生本”是学校所有活动的立足点与着眼点,学校的所有行为都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以善育善”既强调育人方式,又阐明教育目标。培育“美善少年”是我校的育人目标。毫无疑问,只有美善的教师才能培育美善的少年。因此,我校提倡以善育善: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善的榜样,用自身的善性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其次在教育教学中提提倡善的方法,以善的语言、善的行为、善的环境去教导学生、引领学生。通过善的育人方式,使学生生命浸润在善的光辉中,使其感受善的温暖、善的力量,最终实现其本有善性的和谐生长。这种以善性唤起善性,以德性激发德性的过程,是师生二者良性互动的过程,必然能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三) 办学思路:德育为先 学为中心特色鲜明

“善”是我校的文化特色,养护学生的善意、善性,引导学生朝德高行正的道路上前行更显重要。我校将坚持德育为先的办学思路,以培养有德的学生作为办学的第一要义。我校办学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位置。在“善文化”理念的指导下,我校坚持以“善”育人、以“善”办学、以“善”发展的特色,开展“善”的教育、培养“善”的教师、培育“善”的学生、建设“善”的校园,从而将我校建成为一所善性充盈的和美学校。

二、“养善” 课程:构建多维的立体化体系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习惯、礼仪、性情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根据“善文化”的理念,花桥中心小学校养善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建多维课程体系,以便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本有善性、养成善良品质。

1.  学科渗透,培植“善意”:

“善意”是所有善行的开始。个人修身必须从端正内心、坦诚其意开始,不断地放大和发扬“善”的意识,护持“善”的萌芽,不断消弥“恶”的种子。很难想象,没有善良的意识,会产生善良的品质与行为。

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都应通过自己学科的教学,不断地引导学生挖掘本学科教学中的“善意”,让孩子通过反观内省来培植“善意”,为学生“善品”“善言”“善行”的形成与发展打造基础。

落实课程:语数英、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

2. 德育课程,培育“善品”:

“善品”是指美好的品质。“善品”包含善良的品德、高雅的品性、聪慧的品质三个方面。善良的品德是善文化”的基础,也是孩子所具备的最为重要的品质。高雅的品性是指高尚雅致的趣味、活泼生动的性情。聪慧的品质则是对良好学习能力的表述。“善品”实则是一个含有德、情、智三个方面的综合品质,它直接决定着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与生命高度,是个体获取圆满生命的根基。

德育课程是系统传授和学习有关道德的、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想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在德育课程中,教师要逐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联系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确立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及健康的生活理想,提高其生活质量,培养其“善品”。

落实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德育课程、校本养善课程、地方课程

3.活动课程,规范“言”“行”

“善言”是指美好的语言。美好的语言、善意的表达使人温暖,它是一种柔和的力量。一个具备“善意”与“善品”的人,必然是一个“与人善言”之人。

“善行”指正直的行为,是“善意”“善品”的最终表达方式。没有善良的行为,也就无所谓“善意”与“善品”。“善行”是一个包含个人行为习惯、与人交往方式、对待外物态度的综合性行为,可体现为“友善”的与人相处方式、“敬业”的工作态度等等。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生活课程等,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在活动课程中,我校的目的是帮助儿童解决他们认为重要的问题,并设法扩大和加深他们已有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

落实课程:国旗下讲话、晨会班队、主题活动、心理辅导、社会实践等活动课程

4.隐性课程,深化“言”“行”

学校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有物质文化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包括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教师的个性修养和道德信念、师生交往形式等都是隐性教育因素,都感染着学生。我校积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多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落实课程:书香文化建设、优秀班集体建设、教师素养大赛、阅读节、艺术节、体育周、科技周、课外文体活动等

 

学校课程建设框架

                        语、数、英

培植“善意”      音、体、美

综合实践活动

 

                       《品德与生活》

培育“善品”     《品德与社会》     善待自己

                        校本养善课程

                        地方课程

善的教育                                    善待他人

                          国旗下讲话

晨会班队

      规范“言”“行”  主题活动          善待社会

心理辅导

社会实践活动     

善待自然

                          书香文化建设

              优秀班集体建设

深化“言”“行”  教师素养大赛

                  阅读节、艺术节

体育周、科技周

课外文体活动

 

三、“养善” 课程:初步呈现了良好的育人功能

(一)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2016年,我校确立学校的“十三五”课题是《“善文化”建设背景下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是学校“十一五”课题《德育的生活化研究》和“十二五”课题《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绿色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基于此,“善文化”建设已渗透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也为课题研究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近几年来,学校获得苏州市“文博课程”教育基地、苏州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苏州市达标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诚信苏州”二十家宣传教育先进学校、昆山市文明单位、学校红十字工作先进集体、青少年科技年度考核四星级先进集体、昆山市第一批书香校园等荣誉。

(二)教师教育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根据“善文化”的理念,我校提倡做一名“弘善”的导师:要求教师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开展,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善意、善言、善行”的包围中快乐而幸福地成长。从教学这一角度而言,教师要善于发现规律、总结方法,以高效、高质的方法从事教学活动,应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学习效率;从育人这一角度来讲,提倡教师勤于修身,为学生树立善的榜样,以和气、真诚之心对待学生,并以此获得学生真挚的敬意,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善”的温度与力量,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塑造学生美好品质。

近几年来,1位老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3位老师被评为“苏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3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星级教师,8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2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优秀德育工作者,23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优秀班主任”,1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优秀德育导师”,3位老师被评为轮岗交流先进个人,1位老师获得“农村教育贡献奖”,1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特殊教育先进个人”,3位老师赴新疆参加支教活动,还有15位老师分获其他市级以上荣誉称号。1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学术带头人,1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德育学科带头人”,1位老师被评为昆山市教育技术应用能手(应用维护类),5位教师获得“教学能手”称号,29位教师获得“教坛新秀”称号。共有24位老师上了省市级公开课,26位老师上了片级公开课,165位教师在市级以上各类基本功竞赛、教育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奖。

(三)学生综合素养进一步得到发展

学生是教育的核心。根据“善文化”的理念,我校重在培养学生成为“美善少年”。“美善少年”具有以下内涵:1. 植善意;2.具善品;3.语善言;4.践善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园文化的建设,书香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体育周活动的推广,礼仪社团、一日一善、美善节、美善学规、美善志愿者等活动的设立,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言行,塑造学生美好品质,引导学生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

近几年来,5位学生被评为“江苏好少年”,4位学生被评为“苏州好少年”,19位学生被评为昆山市三好学生,5位学生被评为昆山市“蒲公英”好少年,1位学生被评为昆山市“十佳少先队员”, 5位学生被评为“昆山市中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优秀先进个人”, 2位学生被评为“昆山市遵纪守法好少年”,3位学生获得“鹿城诚信小先锋”称号,4位学生获得“鹿城友善小先锋” 称号,11位学生被评为“优秀小记者”, 1位学生被评为首届昆山市“百名美德少年”,2位学生被评为“苏州市阳光少年”,1位学生被评为“昆山市小学语文阅读之星”,9个班级被评为市优秀班集体。258位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如市中小学节水征文评比、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竞赛、“小数报杯”小学生数学竞赛等。

学校获得昆山市首届昆曲小兰花评选暨汇报展演中获得三等奖、“市长杯”足球比赛(小学男子组)团体第三名、市中小学生文艺会演中获得三等奖、小学生啦啦操比赛三等奖、校园心理剧比赛三等奖、昆山市小学生“自说自画  话健康”少儿绘画故事大赛集体奖、“我为身边的老人点个赞”主题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2017年昆山市中小学运动会团体操三等奖、第九届少先队鼓号队风采大赛二等奖、昆山市第一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器乐合奏比赛三等奖、全市小学生昆山方言讲昆山故事比赛三等奖、2017年度先进小记者站、首届“书法印象”杯全国书法、硬笔书法大赛优秀集体奖。

在科技创新方面,124位学生在江苏省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24位学生在苏州市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178位学生在昆山市各类科技创新比赛中获奖;3位学生在第十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全国展示交流活动中获一二等奖,2位学生在中国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中获得“预备小院士”称号, 1位学生获得“小院士”称号。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不断推进“养善” 课程建设,进一步完善课程的评价机制,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未来期待之间架起桥梁,让美好教育在花小校园里演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