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首页 > 信息详情

课程文化:花桥中心小学校的养善课程
[发布时间2018年5月25日]

课程文化:花桥中心小学校的养善课程

课程文化是指一个学校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情况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倾向、风貌风格和文化内涵。我国在课程上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直接规定了学校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各个学校的课程文化都是在这样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加以创新而提出的。本校根据“善文化”的理念,将课程文化定为:花桥中心小学校的养善课程。

1. 以养善教育为特色的多维课程

     “善文化”将培育孩子的善品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善品应当包含健全人格、高尚品行、优雅礼仪、良好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习惯、礼仪、性情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此,学校可选取礼仪教育与养成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以更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本有善性、养成善良品质。并将养成教育与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以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建设多维课程体系。

2. 三级课程的整合创新

学校可以养成教育与礼仪教育为特色,在国家现有的三级课程体系上进行大胆创新。具体可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延伸,以契合养善课程理念;二是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使之成为体现学校理念和文化的课程载体。

3. 小课程观与大课程的结合

小课程是指严格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大课程是指广义的课程,指一般的学习过程。学校在特色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可吸收大课程观的理念,使校园活动、校园环境、校外课堂等发挥隐性的课程功能。

4. 养善课程的实施

1)“养善”系列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可依据养善课程的理念,结合学校特色,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编写礼仪教育与习惯养成教材,为特色课程的实施提供教材载体。

2)大课程活动设计。学校可根据大课程的理念,在学校常规活动,如升旗仪式等融入礼仪教育。此外,可专门策划礼仪教育活动、习惯养成活动,构建学校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教育。

3)教师培训。在教师培训上,学校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邀请相关专家进入学校开展培训;另一方面,安排教师参加兄弟学校或校外举办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确保课程的顺利开展。

4)跟踪评价。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实效。当课程开始实施时,学校应组织教学能手,定期对课程进行跟踪和评价,并对教学效果和课程意义进行总结。